close

◆ 陳杏昀(清大/心諮)

◆ 錄取學校

(1)東華-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碩士班(臨床組)  正取

(2)中山醫-心理學系碩士班(臨床組)  正取

(3)輔大-臨床心理學系碩士班      備取

 

一、關於自己 / 背景介紹 / 報考動機等

 

(一)學歷背景:

我大學是用降轉的方式進入清大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就讀。我原本走的方向是比較偏商,因為興趣偶爾也會修一些心理學、腦科學的課。大三進入企業實習,工作過程中發現自己沒什麼興趣,於是在大三下決定降轉,往心理方向發展。我就想說好好利用多出的這一年把缺的課修一修,同時也豐富自己的經歷。在校成績的部分還蠻平庸的,GPA3.93、系排20%

 

 

(二) 課外經歷:

 

(除了腦波相關的經歷,其他都是最後一年拚出來的)

 

生理訊號研究小組:主要是學習腦波儀的理論及實務

  • 腦波實驗助理:協助受試者進行實驗
  • 大專生研究計畫
  • 諮商中心志工:協助校園心衛活動、諮商中心櫃台值班、參與工作坊
  • 衛福部計畫的研究助理:辦理工作坊、講座
  • 研討會壁報發表:某國際研討會、台灣心理學年會
  • 諮商輔導實習:國中輔導老師

(三) 報考動機:

我個人本來就對於人類心智、行為相關的研究很有興趣。加上我之前在企業實習是擔任人資,只有在員工關懷的時候才會從工作中獲得意義感,所以發現我對於助人工作是很喜歡的。至於選擇臨床而不是諮商的原因也算是個人喜好,對於精神病理、診斷、治療比較有興趣。

 

 

二、準備過程(包含如何搭配補習班課程,規劃學習進度)

(一) 春季(4~5月)

補習班課程的部分我都是以實體課為主,因為學校在新竹離台北不遠,加上我本身是台北人。而且我很清楚自己的拖延問題,用線上的方式一定會一拖再拖,所以實體課我幾乎沒有缺席。推薦自制力不足的學弟妹,可以的話還是盡量參加實體課。那就像我前面說的,因為我算是很晚才決定要走臨床,所以這個階段大部分都在補學分跟充實課外經歷,也因此除了上補習班的課之外沒有什麼時間可以唸書,主要就是上課聽懂即可。

 

(二)夏季(6~8月)

暑期我同樣也是依照補習班的課表上實體課,能不缺課就不缺課,同時也開始搭配教科書,保持著推甄跟考試並行準備。自傳跟研究計畫都寫完之後,就可以全力準備考試。因為補習班在7月初有提供修改自傳跟研究計畫的服務,所以大概6月底我就有開始思考研究計畫的主題,去翻翻期刊看有什麼有興趣的研究。大致定下主題後就開始搜尋大概3~5篇作為主要參考的期刊論文。因為我是一個不會規劃讀書時間的人,所以我最後是花了3天把自傳跟研究計畫生出來的,過程非常痛苦,奉勸各位及早開始,尤其是非本科系或是沒有寫過研究案的人。

 

(三)秋季(9~10月)

 大概在9月初開始,各個學校就會陸陸續續公布簡章,也是這時候就要開始針對每間學校的要求來寫備審。這個階段我開始放比較多心力在推甄上面,加上開學了比較忙,所以秋季班的部分除了統計之外我都沒有上,但還是有定期參加讀書會討論考古題。因為每間學校的報名、一階公佈、面試時間都混在一起,所以這個時候會有點心力交瘁,建議大家做好自己能做的就好,保持心態穩定。

 

(四)如何準備書審資料

 我的做法是先把所有過去相關經歷的證明文件都整理好,先依照自己大學四年每一年都做了哪些事情一一排列出來。好處是比較好回想,也可以看到大學不同階段的心境轉換。除了寫出經歷本身,最重要的還是這個經歷帶給你的收穫跟影響。一開始的總版可以先寫多一點、雜一點,因為每一間學校對備審的要求都不太一樣,可能有字數限制、頁數限制、內容要求,甚至有些會有自己的格式,所以寫多的好處就是,到時候可以再依照每間學校的要求,挑出符合條件的內容。

 

 因為心測研老師有說過,在備審裡幫教授畫好重點,可能會讓教授覺得你在質疑他閱讀文章的能力。但是,幫我修改自傳的老師又建議我可以劃出重點,比較好閱讀。所以我最後的折衷做法是標題即摘要,也就是在標題裡面就先寫好我接下來要提到的經歷跟帶給我的影響。然後我在自傳的第一頁有用那種一頁式履歷概要的呈現研究與學術經歷、志工與工作經歷、心理工作坊與訓練、相關修課紀錄、英文檢定。我是不確定這種寫法好不好,但是就當作是一種參考作法嘍~

 

 美編的部分我是有稍微用單一顏色跟粗體來區分大標、小標跟內文,照片大概放個三四張佐證我的經歷。建議不要用太過雜亂的設計,簡單乾淨就好,主要是能讓老師看起來舒適、明瞭。聽說有些老師覺得用canva設計那種很花俏的花邊,會擾亂視覺,而且給人一種不專業的感覺。但是設計都是很主觀的,還是讓大家自己去衡量~

 

 推薦信的話我是找自己的指導教授跟國際研討會同行的教授。因為教授們都很忙,所以最好是提前兩三個禮拜寫信給教授詢問推薦意願。我在信中會說明我要申請的學校、期限以及附上自傳,大部分的教授都會希望你自己先擬好一個推薦信草稿,所以如果一開始就附上也可以縮短你們來回的次數。推薦信上傳的方法大多是報名系統裡面輸入老師的信箱,系統就會自己發信,這時我就會再寄一封信禮貌的提醒老師說系統已經發送了。

 

(五)如何準備面試

 每間學校補習班都會安排學長姊來跟我們分享過去的面試流程跟問題,可以先列出想問的問題,學長姊人都非常好,會回答得超級詳細。但是除了學長姊的分享之外,也要再多做一些準備,因為有些學校可能會跟往年一模一樣(ex: 中山醫),但是有些學校會做出非常大的改動(ex: 輔大),然後有些學校是完全根據你的自傳還有研究計畫來提問(ex: 高醫、東華)。所以建議可以上網爬文瞭解一下別屆的流程,因為可能都不太一樣。然後學校官網也是一個資訊很多的地方,可以稍微看一下科系的核心價值、課程安排、教授的研究專長等等。

 

 另外,網路上可能會有人在組專門推甄的讀書會,我自己是沒有參加,但是聽我朋友的經驗感覺還不錯。他們會互相分享自己的自傳,然後也會一起模擬面試互相提問。所以我覺得這應該也是不錯的練習面試的管道。我覺得,只要夠熟悉自己的自傳跟研究計畫、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臨床以及選擇這間學校的原因,保持平常心,好好發揮自己準備的就夠了!

 

       那有些學校會有文獻翻譯、諮商演練、個案概念化的關卡,這個部分可能就比較難速成。英文文獻的部分至少我遇到都不會太難,平時可以多看看英文文獻的摘要,練習抓重點,能夠把研究目的、研究變項、研究結果講清楚就可以。諮商演練跟個案概念化的部分就是多讀書,然後找人演練。但是老師都不會很刁難啦,而且時間很短,所以同理跟重述基本上就已經很夠用了。個案概念化就選好一個學派好好學好就可以,也可以針對老師的學派來做準備。

 

三、推甄面試過程

 

◎ 中山醫:

第一關:文獻翻譯+問問題

 首先會把你帶到教室外面抽一篇英文文獻,他會給你5分鐘的時間讀完。文獻長度大約是12號字A4紙寫滿,除了摘要(1/3頁)以外還會有比較長的有點像是研究背景的敘述,我抽到的是有關工作壓力。以我的經驗來看,雖然5分鐘是看得完,但是只需要摘要1分鐘,所以其實把摘要的部分好好看完,先在腦袋裡整理好等一下要怎麽講就可以了。摘要完之後老師會問你中介跟調節的差別、研究架構圖怎麽畫(真的就是在空氣中比劃),接著就是針對個人的背景還有自傳來問問題。像是我因為是諮商科系的,就被問到神經生理學的基礎怎麼樣、我諮商的背景會有什麼優勢之類的。

 

第二關:諮商演練

 會有一個同學作為你的趴呢,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誰先扮演個案跟心理師。紙上會寫好你需要知道的背景資訊,可能會要求心理師用特定學派來處理。看完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諮商演練。我抽到的是行為主義的心理師,而我諮商的個案是一個想交朋友的邊緣工程師。我扮演的個案是一個擔心小孩網路成癮的媽媽。我擔任心理師基本上都是用同理,然後有稍微帶到一點系統減敏法跟腹式呼吸法。擔任個案的時候就是完全投入進角色,像我的夥伴(邊緣工程師)就會一直不看我、迴避眼神,我覺得他演得很好。老師最後也會給一些講評,但是至少我聽到的都是好話或是鼓勵,整個面試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溫暖的。

 

◎ 東華

       東華的面試好像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個別化的方式,會依照每一個人不一樣的背景或是經歷來面試。比較特別的是,有一個教授是希臘人,所以他會用英文來提問,聽說是可以用中文回答,但是我猜用英文回答可能會比較加分,所以我是用英文回答的。他問的問題不會很難,我記得是有關東西方文化差異在助人工作會有什麼影響之類的問題。老師也會問你申請的學校以及申請東華的原因。還有,會請你分享之後的規劃,包含學業上的、實習上的,甚至是成為心理師以後的安排。其他的提問,就真的比較個別化了。面試的過程中,老師給人的感覺是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緒波動,但是也不會咄咄逼人,整體來說算是很平靜。

 

◎ 輔大

 輔大總共有三個關卡,同一個時段會有六個人,兩兩一組分三組跑關。開始面試之前,會先被帶到教室外面的長桌,一人會被分到一張紙,上面會是三關裡面其中一關的規則,接著就會被帶進其中一間教室開始面試。因為輔大很看重夥伴之間的互動,所以可以提早到,然後先跟你的夥伴打個照面,互相熟悉一下也許會比較好,也比較不會那麼緊張。每一個老師都是感覺皮笑肉不笑,除了問問題之外,只有在時間有剩的時候問你:「還有嗎?」其他時間都不會講話。

研究計畫

 這一個關卡進行的方式是,老師會提出問題,你跟你的夥伴要一人用一分鐘回答,回答完之後就會進入下一個問題。問題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等。所有問題都問完之後,老師會請你跟你的夥伴互相提出問題,然後之後的時間都是沒有限制的。所以,除了思考自己要怎麼回答之外,也要認真聽夥伴的分享。聽說輔大的老師很看重你怎麼跟你的夥伴互動,所以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把椅子轉向夥伴或者是跟夥伴有一些眼神接觸都是很重要的,除了問問題之外,也可以稍微回饋一下夥伴,就不要當作是一問一答,比較像是兩個在互相討論研究計劃的朋友。

文獻翻譯+個案概念化

       文獻翻譯的部分,會給一篇英文的文獻摘要,長度大概是半面A4,字體蠻大的。老師會請你先閱讀,並把中文寫在下方空白處,大概5分鐘後,他就會請你用1分鐘來翻譯這篇文獻摘要。下一個階段是個案概念化,紙上會寫著一個個案的狀況,你可以用任何學派來進行概念化。

諮商演練

 

諮商演練的部分,一開始會跟夥伴分別輪流進去,他們會請一個演員擔任個案,大概花個30秒看一下個案的資料,就可以開始了。演練完之後,你跟你的夥伴會被一起叫進教室,並且桌上會放著英文的問題,要用英文回答。

 

四、給想推甄的學弟妹建議.....

 其實從我分享的應該就看得出來,我很晚才開始準備臨床的經歷,也不太會做時間規劃。但是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短期衝刺比較有效率的人,因此這種時間壓力反而會讓我有比較好的產出。並沒有一套適用所有人的方法,我覺得只要足夠了解自己,按照自己的步調好好準備就好。而且要懂得取得並善用資源,畢竟憑一己之力能夠做到的有限,所以不要吝於向他人尋求幫助!加油,你可以的!

 

 

arrow
arrow

    教育家文教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