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珮珊(清大/科管院)
◆錄取學校

台大-心理學系碩士班丙組(工商組)【狀元】
政大-心理學系碩士班(工業與組織組)【狀元】

 

ㄧ、個人背景

    我在清大讀的是管理學院的學士班,大學修的課是商學院的基礎必修和自由選修的管理和法律專長。考心理所基本上是跨考,比較有相關的就是修過一年的統計學和兩堂心理的通識課,還有修過三堂行銷的課。報考的動機是一直知道自己對心理學的知識有興趣,在高三填志願的時候就猶豫過要不要讀心理系,後來誤打誤撞唸了商管,轉折點是大二的時候讀書讀得挺痛苦,開始很仔細的思考讀書的成就感和興趣問題,也慢慢找回當初的想法。在二下的時候想過換第二專長(把法律換成心理),但礙於已經投入的時間成本還有準時畢業的壓力,決定好好把法律的課程修完,研究所再轉換跑道。仔細考慮各個組別的內容和未來的職涯方向,因為還是想在企業工作,某部分也結合過去所學,因此選擇報考工商組。

 

二、時程安排

1.春季(3-5月):看雲端的基礎課程,像統計老師說的,是降低焦慮用的。

2.暑期(6-8月):確認自己有按照計劃看補習班雲端課程,重點在於理解,紮實吸收一遍所有的知識。

3.秋季(9-11):主要任務是不斷記憶和背誦,開始寫分章考古題&查書整理自己的擬答。

4.考前衝刺(12-2月):地毯式的重讀一遍教科書和講義,每個禮拜寫考古題和訂正,培養答題的手感。最重要的是時間控制!

 

三、各科準備

1.心理統計

    統計這科真心覺得認真上統計老師的課、講義讀到爛掉、考古重覆寫好幾遍就很夠了,但真的是要幾乎把講義內容印在腦袋裡的那種熟悉程度,可以馬上知道這個考點在哪裡有寫。台大政大的考題方向蠻不同,台大近幾年都考選擇題然後把最基礎的核心概念(例如:中央極限定理)轉換到淋漓盡致,如果可以抓到老師的精神其實不難掌握,就是一樣的東西換個方式重考,111年的題目和考古題的重覆率很高。政大的統計我個人一直覺得蠻難的,如果是選擇題常常會所有選項都似懂非懂,非選的話就是很愛考校正原理或方法,而且出題的方式蠻新穎的,我記得今年寫政大的時候是第一科,真的是有在緊張。相對來說考題的方向政大比較多變一點,但準備方式還是把補習班講義讀到熟透、觀念真的理解而且完整說給別人聽不會卡住、該背的東西背起來!

2.測驗&實驗

    測驗是心方裡面最好拿分的一科,一定要把握,因為這科的考點很明確,就是測驗編製流程、信度、效度、CTTIRT、倫理。我有買的教科書是葛樹人的心理測驗,但覺得幫助不大所以沒什麼看,裡面主要是把各類型測驗的內涵講得很詳細,測驗原理反而比較少敘述。所以還是要把補習班的講義讀熟,尤其是信效度的來龍去脈和分類邏輯。測驗很多東西是奠基在統計知識,融會貫通後可以幫助理解。至於實驗這科,實在是太難捉摸了,準備的CP值不太高。台大基本上都是考實驗設計,實驗的原理要非常清楚,ANOVA也很常被放在這裡考,一定要會變異切割&F值計算。政大很多都是考選擇,然後內容非常認知,因為我沒有修過認知心理學所以很多東西都不太懂,大部分是寫考古題的時候上網查。總之是蠻隨緣的一科,很偶爾可能還會考個心理物理學,就只能盡量看盡量記。

3.社心&人格

    社心的記憶量非常大,是最一開始準備的時候要花最多心力的科目,除了記理論本身的發展脈絡和內涵,最後還要記實驗怎麼做、是哪個學者提出的。如果能有一個很好的架構把理論放在該放的位置真的會好讀蠻多的。我自己是依照補習班講義的架構去記憶,除了第一版很粗糙的手寫筆記以外,我在考前也用 Notion 整理出一版我自己腦袋裡面的記憶結構,用最少的字提點每個理論的關鍵,最後就是確認如果考到任何一個筆記裡的關鍵字我都能延伸重點寫出完整的名詞解釋。

    性格是我自己最喜歡也覺得讀起來最有成就感的一科,它的架構很清楚,就是各個不同派別的心理學家對人類性格的看法,每個派別基本上都會有人性觀、科學觀、性格結構、動力、歷程、衡鑑、病理、治療這幾個分析。考前如果能夠自己講出每個派別的這些面向,可以互相比較、靈活運用在不同的情境當中解釋,基本分就都掌握了。

4.工商

    因為組織行為是工商組的主要研究領域,所以深度就蠻多會擴及研究論文。除了把補習班講義的重點看熟,自己整理重要的幾個主題(例如動機和領導)以外,我還有看了快20篇期刊論文,主要是看最前面的研究架構怎麼推導、最後的結論怎麼應用,挑選的方式是在中華心理學刊和人力資源管理學報找台大和政大教授發表的文章、考古題常常看到的重要名詞為關鍵字的文章。之所以覺得有看期刊論文的必要,是台大有幾年會直接考研究架構的設計或是給你幾個專有名詞叫你設想之間可能的關聯和原因?沒看過論文在心中有個模型很難作答,台大教授很堅持這種即戰力,有幾年這類型考題應該有1/4。政大的考題比較好掌握一點,大部分是重要理論的延伸實務應用。台大最近這幾年考得很靈活,蠻多情境題,部分很像管理學,另一部分就還是學術研究的趨勢。

    人資和消心我前期一直以為不太重要,但寫過第一次考古題之後發現,雖然題目沒有組織行為那麼多,但沒讀的話就寫不出什麼東西只能泛泛之談。我自己是去圖書館借了這兩本教科書然後認真的從頭到尾分次讀,把重點打成筆記,多寫幾次考古題之後就會發現人資的考點也是蠻固定的,消心的話很多東西是認知和社心的應用,讀得時候可以順便複習一下。這兩科是多看不同的書和補充文章會有幫助的科目,考題偏應用所以可以舉例佐證的材料越多越有說服力。

 

四、個人心得

    最後是台政都很幸運上榜,政大和自己理想的分數蠻接近,但台大的分數自己覺得還有不少進步空間,只能說教授的改分真的蠻嚴格。錄取分數每年考試的難度和組成不太ㄧ樣會變動,我個人的感想是,寫完心中要有八成以上的把握,扣一扣才能有60分。

    最大的心得是考研這條路實在是非常孤單,身邊幾乎沒有人在考試,而且又是非本科系的人,難免會有身份認同的問題。有一段時間一整天會說話的人只有路易莎店員,不然就是學校的便當店老闆,當時會不自覺想逃避社交場合(但偶爾還是需要和朋友聊聊天,有社會支持也是很重要!)這種模式久了就很習慣也很享受一個人,可以一個人做任何事,進入狀況後其實心情反而會蠻平靜的,可以試著找尋這種專心的感覺。準備考試的上學期修了18學分,一開始不以為意以為自己可以兼顧,後來發現夾在學校課業和考研中間真的蠻煎熬,畢竟沒辦法準時畢業的話考研也是徒勞。所以考研的時間管理和優先次序的安排真的很重要,當時常常很焦慮自己是不是在浪費時間,也很害怕沒有一件事情能做好,我想唯一的解法就是排出「當下能做」的事情,然後盡力。

    謝謝補習班豐富的資源、謝謝讀書會一起努力的夥伴,謝謝鼓勵我、相信我的人。這段時間的樂趣很大部分是來自於知識,像是讀測驗最大的收穫是,不要以任何形式的分數來定義自己,因為所有內在特質的測量都是有誤差的,而且內在特質本身就是會不斷變動的東西。到現在還是沒辦法辯證自己對於努力這件事的矛盾態度,我相信人生的劇本論,對很多事情不要過度執著,因為就是會那樣發生;但同時也相信無限可能,相信事在人為,相信Bandura說的自我效能。根據社會認知的觀點,如何思考和相信是最重要的,祝福所有學弟妹!加油!

 

 

arrow
arrow

    教育家文教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