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國北 / 文創)
《PartII:書面資料篇》
◆錄取學校:
(1) 彰師-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正取
(2) 清大-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諮商心理組) 正取
三、推甄書審準備
成績單、名次證明書:
盡早回學校申請資料,各申請學校的格式不一,請特別注意系所要求的版本(系排名或班排名,是否要蓋大印等),多申請幾份。另外因我有輔系資格, 我有另外製作一頁 A4 表格獨立放上所有在心諮系修過的課程、必選修類別與成績,一目瞭然大學期間在該系上的表現。
自傳:
一開始下筆總是最難的,建議及早開始準備,在不倉促的步調書寫較能投入情感 於其中。我初始進行的方式是拿張紙先「無範圍」的回想、列出影響自己踏上助人工作領域的重要事件清單,經過合併刪減後,再開始依項目做為段落繕打故事;故事內容也可查看以前留下的日記、隨手筆記或課堂心得,如有重要的自我覺察也可納入。以下有 幾個我所掌握的原則:
1. 著重在大學四年期間的重點事件與實務經歷。(僅一張頁面陳述從小學到高中成長經驗所 形塑、摸索出的人格特質)
2. 凸顯自己的特色、把真實自我呈現出來:我在內容上有呈現出原本主修所學到的能力,因 為不同場域的探索如何才連結到諮商領域(這可能也是面試時評委會好奇的點),重點不是貶低過去經歷,而是此經歷如何為未來助人生涯加值。我認為不一定全篇幅都要呈現「傳統助人機構場域」的經驗,只要曾觸動自己產生生命體悟、影響自己對「人」的看法的事件都可是書寫素材,但須注意不要過於發散而讓人看不出與諮商的關聯。
3. 連結到進入研究所(未來擔任諮商師)的動機:我認為故事並非不斷表達自己已對諮商領 域專業已有所涉略,更應連結到在經驗中如何產生進入研究所學習的動機。這可能是跟一 般工作投履歷不太一樣的地方:並非用力強調自己能力有多滿,更須傳遞出自身能持續學習精進的彈性。
4. 不提及過多事件的「細節」,避免使閱讀者迷失焦點,盡量讓文字傳達帶出後設思考、自我覺察的深廣度。記得:書寫主體思想是回歸到「我」這個人。
5. 「慎用」套入學派理論的後設思考:如果讓自身的獨特事件融入太氾濫的學派後設思考, 可能會形成框架,而無法真正凸顯出自身的情感表現與思考方式,適當選取真心對自己有影響的學派理念融入即可。
6. 段落劃分:當各個故事文字累積到一個程度,便能依照各個故事重點屬性劃分主要段落, 並搭配貼切的 slogan(可能是一句詮釋段落內容的主旨)。而主要段落底下的小段落標題 也會有描述該段經歷的 slogan。我所劃分出的主要段落共有五段(尋根、醞釀動機、聚 焦諮商、啟程試探、逆風飛翔)外加個人簡歷表格,各主要段落之下也會有小段落分支。
7. 標題與內文重點可多善用不同底色、字體顏色、加粗等加以標註,使閱讀者能輕鬆閱讀、 快速抓到重點(但也不要太多種顏色,避免雜亂,我大約使用了三種顏色)。
8. 穿插搭配「扣合文字」的照片,照片下有一兩句介紹。如果有拍到個案或無關當事人,須進行遮蓋保密(否則就要徵詢對方同意才能放入)。
9. 其他建議:非常建議在校生多把握在校資源(營隊、社團等)、多旁聽相關課程,甚至是走入社區輔導機構,非本科系可能要多打開資訊觸角、掌握學習資源,實際接觸後內化的 感觸必會更加立體生動(也是認識環境、探索自己是否真想往此領域發展的機會)。
讀書計劃:
我將此分為 1.通用各校的部分(個人申請動機、個人能力評估),以及 2.針對不同學校 設計的部分(該校申請動機、學習計劃-基礎必修課程、欲鑽研取向議題、課表規劃、短中 長程計劃與目標。前者可扣合自傳做延伸,後者則須要蒐集各校課綱、選課規則、系所風格、 教授專業等做調整,傳達自己「已經努力去瞭解該系所」的決心。以上前後兩者都能扣合自己曾接觸的場域來發想,加以解釋為何會產生這些修習動機。
基礎課程、欲鑽研取向議題、課表部分另可搭配參考「諮商心理師核心能力指標」設計, 需要特別注意每個學校類似「課程名稱」會有些微不同,不要弄錯。
短中長程計劃與目標,盡量具體表達要去實行的事(例如:預計要讀的書名、工作坊課 程名稱等),與其豐富不如細緻,呈現出實踐的可行性。
研究計劃:
我認為這是備審中準備起來最勞心勞力的部分。我沒跟過研究計劃且自身在校期間對於研究知能的涉略是缺乏的,但相對來說這就是個嘗試突破的機會,因為從研究計畫撰寫中其實能傳遞出「個人對深度探索某族群議題的熱情」、「對既存事實(文獻)批判思考的能力」、 「學術興趣如何與系上教授專業領域扣合」等訊息,所以並非一定要做出一個多麼正規縝密 的研究計劃(這樣的想法往往嚇壞自己,進入研究所要學得更多啊!),我們所能做的是傳遞出目前自身的能力、興趣所在,畢竟盡力做就是一種態度呈現。
一開始進行的方式是思考怎樣的族群議題是令自己感興趣的,我有盡量扣到過去接觸相關族群經驗(也可能是在某服務場域的觀察)、閱讀相關書籍電影所帶來的啟發,大概有個方 向、變項後,前往碩博士論文加值平臺大量下載該主題全部的論文來做歸檔整理(全程檔案 正確命名與分類很重要,我有另外開一個文字檔紀錄所有被納入研究計劃的文獻名稱年份與 來源,最後統整參考文獻時會輕鬆很多),搜尋過程要提升效率也可點進某篇文獻的「參考文獻」會蒐到一系列類似主題的資料。
欲形成更為具體的探討主題,須在閱讀文獻過程中須抱持著後設思考的眼光,不斷來回檢閱、做筆記整理出目前該主題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相關理論(也可參考不同文獻末章「結論與建議」針對未來研究者的部分),將以上內容互相參照能夠順理出一套研究動機,可幫助思考如何論述執行此研究的必要性,最終琢磨出較為具體明確的研究標題以及決定質化或量 化。此階段的筆記開始以引用的方式擷取重要句子,決定主題後將累積的大量句子整理、通順,便能形成緒論(研究目的與動機、研究問題、名詞釋義等)大概的脈絡。
第二章文獻回顧部分,跑國圖與額外參考專書是需要的,真的得花時間整理後設計架構 (需劃分小節,讓研究標題裡的用字變項都能有相對應的文獻回顧),可奠基著緒論的基礎將 文獻內容再延伸細節。在這一階段可多留意推甄學校教授有沒有特別著重的研究族群或研究 方法(可至該系所網站搜尋教授的著作),看看能否跟自己想做的主題結合;另外我也有針對 相關主題的「理論」、「模式」多蒐集,最終融入第一章的研究問題及設計簡單問卷放在附錄。 補充:引用英文文獻或許有加分效果,但請盡量對整篇研究有大致瞭解,避免斷章取義(引 用中文文獻時也須注意)。
第三章研究方法部分,我是寫質性研究,當時有參考教育家"研究法"該科講義課本,幫助我先行理解不同質性研究方法,再來是下載兩三篇使用相似研究方法的文獻深入研讀, 瞭解研究者整個進行的流程方式、小節中的要素,收斂後再融入自己的主題思考、撰寫。小節分為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與來源、研究工具、研究流程、研究倫理,務必對自己寫下的內 容有所理解掌握。
繳交資料前會依照各推甄學校要求格式或頁數加以調整,也盡量按照 APA 格式書寫(我 是到寫完三章後才統一修改,網路上能搜尋到簡易版 APA 格式說明就很夠用了),能呈現出自 己已對 APA 有所認識,也提升表面效度(笑)。最後鼓勵同學參加補習班老師提供的看推甄服務,在和老師交流的過程裡也能促使我有些修改方向,如身邊有相關背景或研究經驗的前輩,也可多邀請其協助指點,但人數不要太多,免得意見太龐雜讓自己難以彙整。
附錄(有利審查資料):
1. 建議提早開始蒐集與掃描獎狀、研習證書、服務證明等有利資料(盡量將時間花在自傳與 研究計劃等),如果參與活動沒有提供文件證明,也可用與講師合照、拍攝講義封面的方 式。
2. 跟諮商越相關的證明盡量往前放,放上證明後,皆須再打上名稱標題,另外我也在工作坊 或課程證書照片旁邊繕打約 150 字心得,呈現出自己的收穫。
3. 設計總研習表格:將所有參與過的研習(無論是否留下照片證明)皆以「名稱」、「活動類型」、「參與日期」、「時數」、「講師」、「主辦機構」等欄位向度統整為總研習表格,並在最後統計出總研習時數。
4. 第一頁放上一份目次表,按照所有文件擺放順序條列出所有檢附文件名稱與頁數,讓評審能一目瞭然而不用來回前後翻閱。
推薦信:
我是邀請熟識相關領域兩位教授撰寫。書寫方式是由我先擬初稿,教授再協助修改(也可能遇到跟教授討論後由教授撰寫、完全由教授寫等情形),教授很忙可能無暇顧及太多,請盡早留意各校格式並詳細託付予教授。如果沒認識相關領域的教授,掌握「熟識」的原則,可先思考希望能在推薦信中呈現怎樣特質的自己、扣合某段互動經驗 如何串連到助人工作等,做為邀請推薦人的方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