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鍾華玉(國立大學 / 經濟)

◆錄取學校:

(1) 彰師-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正取

(2) 國北-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正取

(3) 清大-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正取

(4) 政大-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備取

 

一、背景與報考動機

  我之前是做企業人力資源(HR)的工作,大約是 20189月下定決心要以企業諮商心理師為目標,報考研究所。當時我很清楚,就算我順利考上、順利畢業、取得諮商師執照時,也差不多 40 歲了,帶著這樣的時間感,我一定要在這一年就考上,沒有重考的選項。10 月才開始準備考試,我對於自己起步較晚而感到十分焦慮。然而我抱持著「在此時此刻才下定決心要開始準備考試的我,絕對不是從零開始,過去我所經歷過的一切,會幫助我到達我想要去的地方」這個信念堅持下去。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比較晚加入備考行列的考生一個參考。

 

二、準備過程

2018/ 9

  下決心後,因為已經離開學校很久,認為還是報名補習班感覺比較實在。在詢問的過程中,教育家的工作人員提供充分的學校和考科的資訊,加上秋季班開課時間是 10 月初,跟我預計開始念書的時間點比較符合,於是報名教育家。

教育家對我的幫助:

以教育家的講義為底,我可以及早開始念書,教科書在上課過程中再慢慢蒐集。心情上比較不會為了找不到書、選擇要念什麼書而焦急。

教育家的現場課程幾乎每天都有課,跟著課表比較能夠建立念書的規律,心情上也會感到每天都有一點進度而心安。

資訊來源的管道之一:我沒有參與讀書會,也沒有同屆一起考試的朋友,資訊來源相對較少。從考試資訊、報名、學校選擇、備審資料、面試服務等等,我有疑惑都可以詢問教育家,通常都能得到相關資訊,或至少有個參考方向,再跟我自己查到的資訊互相核對。這方面真的很感謝教育家的協助。

2018/ 10-11

  秋季班開課時,我的壓力來自於一邊感受到考試臨近的緊迫感,一邊摸索自己的讀書方式、時常調整節奏的不安定的感覺。這期間我的重心放在盤點自己的能力和資源:

諮商理論-是我過去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上課聽起來理論都很有道理,但就是感覺跟自己很遙遠,於是只好安排上課以外的時間都拿來念 Corey

統測研/普心-很久以前在大學曾修過統計跟普心,力求在課堂上就吸收。

專注力和念書時數-這時期我每週有兩天兼職工作,雖然想把所有時間都排滿念書,但真正試行幾週之後,發現排太滿會反彈得不想念書,漸漸地體認到自己一天最多大概只能念6個小時(包含上課),再多就再也無法吸收了。而我告訴自己:「這就是現在的我能夠做到的最多了,如果我能夠每天紮實的讀書六小時就算是對得起自己了,六小時也可以吸收很多東西,我要把眼光放在這六小時能夠累積的東西,不要再一直看著我做不到的第七、第八、第九個小時。」

沒有參加讀書會,一方面是因為比較喜歡用自己的步調念書,一方面是不想要互相感染焦慮和壓力。

2018/ 12

  12 月我停掉了兼職,雖然可以念書的時間變多了,但同時念了兩個月的疲乏感也浮現,全職念書也更顯出考試壓力。

具體地想像未來:

  這時候學校陸續開始報名,我花了一些時間看學校開的課程和老師發表的研究,一邊感受到一股嚮往的心情,同時回想著自己的報考動機,也想像著考上時的情境,比如說我看著電腦螢幕上的榜單有我的名字、看到以後我的感受是什麼、我第一時間要告訴誰、他們的回應是什麼、考上以後我要做什麼事等等,非常真實而具體的想像著畫面、互動、感受。當然難免會想到如果沒有考上的情況,強烈地感受到我不喜歡重考的凝滯感。在查資料、想像考上與沒考上的過程中,漸漸地鬥志又提升了。

目標設定:

根據自己的狀態,目標設定最好是讓自己有動力又不致於壓垮自己。我知道自己如果感到越輕鬆自在,越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在選好學校以後,我告訴自己,不求高分,只要壓線備取上就可以了。

  2019/ 1 

一月初我的進度是:

普心聽完秋季班。

統測研聽完兩輪(秋季班正課+補看暑期班錄影)、筆記整理出重要公式。

輔導與諮商聽完秋季班,Corey 到一月中才念完,之後才開始讀輔導和團體。

  考猜班開始,距離考試只剩一個月,好像應該要衝刺,卻有種現在不曉得念什麼會有用的迷惑。迷惑的時候,建議寫考古題。

考古題:

12 月的時候,所有考科的進度大概都只有一半,一開始看覺得完全都不會寫而很慌亂,後來我把練考古題分成幾個階段:

12 月看題目,標記這個題目考的是哪個概念,然後對照課本或講義,再讀一遍內容,不用寫答案。

1 月搭配考猜班,盡量找到參考答案,仔細閱讀、理解參考答案的邏輯。

2 月之後,統測研和各科選擇題盡量寫出答案;申論題則是參考教育家的解答,思考如果是我要怎麼架構、怎麼配分、什麼重點一定要寫到、什麼內容要果斷地捨棄,同我也試著練習如何只用一句話說明一個概念,最後在 XMind 上統整答案。

如果有機會,建議充分使用教育家改考題的服務。

備審資料:

  如果你有事先規劃寫備審資料的時間,那是最理想的;如果沒有,那麼你可能要有心理準備面對跟我一樣可怕的日程。在公布口試名單後,兩週內,熬夜四天寫政大的資料,然後有兩天的空檔準備彰師的筆試,考完彰師筆試後,再用兩天的時間修改一份清大的資料,然後有兩天的空檔繼續準備口試和筆試,接著連續三天政大口試、市北筆試、國北筆試。每當完成一個任務,我會一再地跟自己說:「我已經做得很好了,完成這麼多事情我真的很棒了」來撐住自己。我怎麼寫備審資料:

 *我自己寫作的主軸環繞在三個問題上:

我是怎麼樣的人,跟諮商的關聯是什麼?

我想做什麼事,跟諮商的關聯是什麼?

我過去經歷過什麼/做過什麼,跟諮商的關聯是什麼?

*政大需要寫:「請具體說明為何本學程是最符合您追求專業發展的場域?」,不論其他學校有沒有要求,建議盡量都要寫這一點,幫助自己增強想要上這間學校的意願,以及在口試中回答相關的問題。

*我可能會是一個怎麼樣的諮商師?在對於諮商領域有比較多的理解後,自然而然地會寫到像是:「因為我的特質是什麼,我對個人中心學派特別有共鳴,將來也希望持續發揮這些特質」、「我在企業工作的經驗裡,覺得企業諮商的需求是什麼,所以我將來可能需要發展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我過去經歷過什麼事,所以我有留意到諮商師的耗竭與自我照顧的重要性」等等。

*研究計劃書-政大要求兩頁,如果政大是你的前三志願,請務必要提早準備。

 

三、書單

  以我的情況來說,統測研、普心我可以放心依靠教育家的課程和材料,所以我才能集中火力在我不熟悉的諮商理論。如果你的時間精力有限,或是如果某一個考科對你來說幾乎是從零開始,可以參考看看這個書單。

統計、測驗、研究法

教育家秋季班、考猜班講義與補充教材。

普心

教育家秋季班、考猜班講義與補充教材。

Hilgard-看考古題常考的章節。這本是剛好有跟朋友借到,我覺得脈絡清晰好理解,但有些理論或概念可能沒有在這本書裡面。

輔導與諮商

教育家秋季班、考猜班講義與補充教材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Corey)-第一遍是從頭讀到尾,第二次是跳著讀考古題常常考的理論。

輔導原理與實務 (黃政昌主編)-除了輔導概念和實務範例以外,也有簡單扼要的團體概念和個別諮商理論,跟自殺個案的因應與介入,容易閱讀也容易摘要出適合答題的文字。

1月底以前只有看上面這些書,2月以後根據自己的理解程度和考古題方向再補充下面這些書。)

助人技巧(Hill)-在考試前跳著看比較常考的技巧,另外在口試期間我大概看了兩遍探索階段的技巧。

傾聽生命故事與敘說的療癒力(曾端真)-阿德勒學派,我看了第一章「阿德勒心理學的人性觀」和第二章「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然後跳著看案例。

當下,與你真誠相遇(曹中瑋)-完形,這本我看得比較多,一方面是對完形有興趣,另一方面是前言、第一章「我的諮商理念」、第四章「諮商師這個人」很值得在寫備審資料的時候放在手邊參考。

 活出意義來(Frankl)-看了第二部「意義治療法的基本概念」。

成為一個人(Rogers)-看了第二章「關於如何輔助個人成長的一些假設」。

是你選擇了憂鬱 (Glasser)-看了Part 1「理論篇」,跳著看後面的應用。

稻草變黃金(洪莉竹)-口試期間看的,可能有幫助個案演練。

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程小蘋總校閱)-考前臨時抱佛腳,在書店翻過一遍,如果考古題有出現團體技巧的,可以參考這本。

Harlene Anderson’s website (http://www.harleneanderson.org/articles.html)

Harlene Anderson 自己的網頁,我下載了 Constructing Worlds 這篇文章,英文不算太難,會比較理解後現代取向的一些概念“知識與語言”、“對話”、“not knowing” 等。

 

四、回顧

回顧準備考試的過程,我的一些感想和建議如下:

及早寫下動機和觸發動機的相關事件,日後每當讀書疲乏的時候反覆回想我是為了什麼要走上這條道路,會給自己很強大的動力。

情緒是伴隨著自己正在改變與追求進步而產生的,過去的歷練讓我比較能夠與焦慮、慌亂、沮喪等等情緒共處,情緒像潮汐,會來也會走,來的時候就感受自己正在經驗什麼,走的時候就專注念書。

清楚知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得到什麼,做不到什麼,果斷地捨棄做不到的,專注在做得到的事情上面。多看考古題,考古題會指引你需要專注在什麼事情上。

試著把考試準備過程當作諮商理論的實驗場,一方面透過自我覺察與理論對話,另一方面聽到朋友訴說煩惱的時候,我也會試著跟理論互相對照,跟朋友說有個理論這麼說,然後聽聽朋友的反應。

早點開始並且持續地做個案演練。我在口試期間才開始跟同學練習,可是其實短時間之內很難改變對話方式,反而有時會覺得越練越心慌。

在考試期間發現,如果以「這個週末就要考試,那我今天要念什麼?」來思考,會非常有方向感而能夠聚焦。如果你每一科都念過一遍,考古題也大致看過一遍知道考題的方向,可能可以開始嘗試這麼做。

盡量跟深知你的本質、無條件相信你的人互動,他們會一再地讓你知道,無論你現在多慌張、多焦慮,你做得到。

保持身體健康,我一週會做一次瑜伽,固定吃維他命B群和魚油,不定期補充酵素,遇到有身體稍微不適的時候絕對先休息,坐捷運公車必戴口罩,上課現場如果周圍有很多人感冒的話,我寧願請假補課。

堅持到最後。尤其是第一間學校考試開始之後,穿插著筆試、放榜、口試密集地同時並行,很容易想放棄,這時候一定要告訴自己,我已經努力到這時候了,堅持到最後才不辜負這麼努力的自己、才不辜負下定決心報考的初衷,想像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榜單上面,最終你的名字就會出現在榜單上。

  在準備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信心動搖或是感到害怕的時候,我是這麼告訴自己的:「我不需要比別人強,也沒有比別人差,這是我真心想做的事,我會考上我的能力所能考上的學校。」以這句話祝福每一位考生都能抵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arrow
arrow

    教育家文教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