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天災頻傳,南華大學生死學系28日邀請兩岸學者、專家,就災害重建進行論壇,他們紛就台灣921大地震、八八風災與四川512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等提出看法,這項論壇邀請了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郭虹、四川512民間救助服務中心負責人高圭滋、中正大學福利學系教授葉秀珍、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何長珠等人對談,吸引百餘位師生的參與。

 

論壇由南華大學新任的生死學系主任魏書娥開場,副校長釋慧開首先向大陸的學者說明南華大學是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就慈悲濟世、關懷生命創辦的學校,向來關懷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重視生命的品質也重視死亡的品質。天有不測風雲,921台灣大地震、八八風災,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許多天人永隔的劇變,因而也導致許多心靈重建、災後重建、悲傷輔導、創傷療癒等問題,他希望藉此機會能夠達到交流與合作的目的。

 

高圭滋首先就汶川大地震死亡六萬九千多人、失蹤一萬七千多人、一千五百一十萬人受災,垮塌後住民的生活、巨石毀壞貓熊保護區等情況提出說明,接著說明住民由帳篷─板房(組合屋)─永久住房,分為統規統建、統規自建、原址重建的復元經過,同時他也敘述了心理援助科研機構、教育機構、商業機構的投入,是大批湧入,退潮快速的參與,因而也帶來了未臻成熟的遺憾。

 

郭虹教授則提出公民社會研究與社區研究、災後社區問題、重建的不同模式的議題,說明大陸的救災模式由原本的國家負責,轉變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持」,NPO、NGO的空前投入導致大陸首次制定了四川災後的重建條例,在「一省幫一縣」的要求下,四川的二十個縣很快的就能復元,天災地變的慘劇卻也成了居民的轉機。

 

葉秀珍教授則以921大地震,她在南投縣竹山鎮的調查與協助提出脆弱性概念的建立;非正式部門的協助;緊急安置、生計恢復,危機是轉機的作法;受災時重視女性敏感度的問題;救助資源配置;社區組織工作的重要性;分工職掌等結果。

 

何長珠教授說明了介入天災人禍要有三階段性的觀點,災難開始時的心理輔導,提供災民宣洩的管道,半年、一年之後的心理諮商進行感受處理,最後才是治療與復元的階段;她期盼要能建立心理輔導仲介的單位,要能提供信仰的力量,要能拍攝災難影片來提供療癒。

 

楊國柱教授提出了死亡人口與失蹤人口眾多如何處理喪禮、如何評斷心理援助未臻成熟的問題,魏書娥主任則提出心理諮商需要建立關係才有著力點的看法,由高圭滋與郭虹教授一一回答。

 

最後副校長釋慧開勉勵同學們,在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後,可以深入傅朗克的意義治療學中所說的:創造意義的價值、體驗意義的價值、態度意義的價值的面向,強化自己的專業能力,俾便服務人群,並請與會的同學們可由傅朗克的意義治療學出發,學習自己的專業,不但為服務,也能為亡者服務,同時也可以撫慰生者的心靈,達到創傷療癒的境地。

文章轉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28/17/2dy0k.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教育家文教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