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學期開始,過了漫長的兩個月暑假,學生都要收心上課,不過開學前一週,許多學童普遍都有開學症候群,
不是上課打瞌睡、就是爬不起床、遲到、忘東忘西等,大部分的學生在經過一、兩週的上課調適,
都可以從暑假的作息調適過來,不過少數學童則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開學症候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政雄說,如果孩子突然在開學前一週或兩週,
就開始出現嚴重的動不動腹痛、頭痛;吸吮手指頭、摳手、咬指甲;或是容易鬧脾氣、變成黏人;
飲食、睡眠量增加或減少或不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甚至尿床等, 這些都是警訊或徵兆,
家長就要小心注意,如果學童開學後一至兩週,還是無法調適,要適時地介入協助。

醫師表示,由於長達兩個月的暑假,作息比較寬鬆,所以開學前後,學生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開學症候群,
不過有一些小朋友因為面對變動的調適能力不夠好,尤其兒童因為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抽象概念還在發展,
常常沒有辦法像國高中生或成人一樣,可以適當地將自己的焦慮表達出來。甚至連小小年紀的幼稚園幼童,
也有類似開學症候群的與父母分離焦慮,至於國小學童的開學焦慮,又與國中學生不同,
國小學童可能是腹瀉、吸手指、不敢一個人睡,國中學生最常表現的則是脾氣暴躁。醫師陳政雄說,
類似的開學焦慮,經過父母家人的協助調適,一般兩週左右就會消除。不過當然還是有極少數學童,
會有拒學症的狀況,而拒學症的孩子,通常有內向特質、或是有個人的精神病理,表現出來的拒學情緒,
如果是有拒學症當然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政雄說,像這一類拒學症的學生,
會害怕出門、上學甚至工作,所以現在非廣義的宅男,可能在就學階段,或多或少有一些拒學的狀況。

甚至最近美國也有學者開始研究,現代人越來越常使用3C產品,讓孩子太常接觸、甚至沈迷3C 產品,
都可能會破壞孩子的抗壓性、過動的個案越來越多。

心理醫師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開學焦慮,最忌諱心急或求速,反而會有反效果,有焦慮的孩童,
會希望父母多一點的陪伴,甚至幫孩子安排一些抗壓性的活動,例如一同做一些簡單、緩慢的活動,
例如寫寫書法、玩樂高、骨牌等,甚至也可以做一些攀岩、劍道、瑜珈、太極拳等到運動、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做家事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教育家文教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