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精神疾病患者或家屬常見的問題中,就是這樣的狀況應該要找誰?看精神科?好像心裡面有點怪怪的,看心理醫師?目前台灣好像也沒有這樣的制度;找社工師?又不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臨床心理師跟諮商心理師又有什麼不一樣?以下就簡單說明如何去判斷。

    舉個例子。小彤是個未成年的國中女生,因為碰到情人節,偏偏被男友給甩了,心理面很鬱卒,不知道該怎麼辦,甚至會想要自殺,這時候就可以找諮商心理師做心理諮商。

    如果小彤的狀況已經撐了好幾個星期,並且出現失眠、食慾不振、甚至幻想男友又回到身邊來照顧她,每天跑到男友家門口去等,這樣的狀況就需要就診找精神科醫師,或是由精神科醫師轉介給臨床心理師作心理治療。

    但是如果小彤因為很「盧」,幻想男友可以回到身邊,每天都要偷跑出門,爸媽受不了把小彤鎖在家裡,甚至爸媽因此而生病,全家陷入極度混亂的狀況,這樣的情形就可以找社工師尋找社會資源協助小彤跟她的父母親。


所以,就不同的負責方向,簡單的分別如下:

    精神科醫師=嚴重的精神疾病,像幻聽、妄想,以及長期的情緒困擾等等,需要服藥的狀況,就找精神科醫師。特別是涉及腦部病變或是特殊的生理狀況,例如曾經車禍腦部有受傷,還是先天就有腦部的病變問題,還是找精神科醫師最好。心理師或社工師如果發現當事人有精神疾病的狀況,需要用藥物支持,就必須先轉介給精神科醫師進行診斷跟處理,經醫生囑咐後,心理師或社工師才能繼續協助當事人。精神科醫師主要的工作地點在醫院,或是個人開設的心理診所。幫助當事人的角度在於當事人的疾病,包括持續性的困擾,或是突發性緊急的狀況。醫師通常是醫學院七年訓練畢業的專科醫師,領有醫師證照與專科證照。


    臨床心理師=嚴重的精神疾病,經過醫師的藥物治療後較為穩定,需要心理治療者,通常會由醫師做轉介。臨床心理師比諮商心理師多一些精神醫學的訓練與經驗,相較於諮商心理師,較偏重病理觀。但臨床心理師並無診斷或開藥權,為進行衡鑑與實施測驗,提供醫師做診斷所需的資訊,且仍需要醫師的醫囑才能處理。

    目前臨床心理師也可以處理一般的情緒問題或家庭問題,但方式跟諮商心理師較為不同。臨床心理師的主要工作地點就在醫院,或是個人開設的心理治療所。幫助當事人的角度在於當事人因疾病引起的心理困擾。臨床心理師通常是從臨床心理研究所碩士學歷畢業,並考取臨床心理師執照,部分臨床心理師則是由早期高考之心理師直接換證,或是通過特考取得執照。


    諮商心理師=心理問題,舉凡情緒困擾、人際困擾、家庭問題、親子關係、危機處遇、學習障礙或是生涯規劃等等,甚至企業急需的員工協助方案(EAP)計畫,都可以找諮商心理師。但每位諮商心理師的專長不同,依照的學派理論亦不同,需要多加打聽。諮商心理師不以疾病或症狀的觀點檢視當事人的困擾,且比臨床心理師多一些醫院之外機構的經驗,對於精神疾病之外的問題,有比較多的經驗與資源。

    諮商心理師的主要工作地點在學校、基金會、助人機構,或是個人開設的心理諮商所。幫助當事人的角度在於當事人的心理困擾,包括持續性但未嚴重至精神,器質性疾病的狀況,以及臨時因特殊因素引起的。諮商心理師通常是從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學歷畢業,並考取諮商心理師執照,部分諮商心理師在心理師法通過前即從事心理諮商工作,透過特考取得執照。 

 


    社會工作師=舉凡特殊的情況,例如家暴、性騷擾、性侵害、兒虐等,或是例如需要心理治療或諮商,但是無法負擔經濟的壓力,社工師都可以協助當事人找到最適用的社會資源,當然社工師也可以給予簡單的情緒支持或同理,但社工師不能進行更深入的心理諮商或治療。社工師的主要工作地點在醫院、公家設立的社福單位、一般助人機構等等。主要幫助當事人的角度在於社會資源的協助,以及一般情緒上的支持與陪伴,包括持續性與突發性。社工師通常畢業於社工系大學學歷畢業,通過社工師考試取得證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教育家文教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